面對醫療工作者的不滿情緒(王彥欽)

攝影:Chieh



面對醫療工作者的不滿情緒◎王彥欽

 

在許多醫療工作者群聚的網路空間,我們越來越容易看見許多對醫療工作的不滿情緒,流露在每篇文字中。有些吶喊日益加重的工作負擔不合理、有些抱怨醫病關係緊張、有些批評現行制度的諸多缺陷……。我們似乎難得看到對這些情緒的正面回應,常見的回應大概可以粗略的分成幾類:


一是想當年前輩們都如何日以繼夜工作,如今才有這些成就,年輕人就別太計較工作負擔,未來才有前途啊,大概可以總結為愛拚才會贏的說詞;

二是,從事醫療工作要有熱情跟理想啊,要付出愛心與耐心啊,大概是期待人人都是史懷哲的類型;

三是,這些議題(醫院管理、公共衛生、或者其他)醫療工作者也不專業啊,他們考慮比較不周到,簡單說來就是唉呀你不懂啦別瞎抱怨的意思;

最後或許還有一種「鄉民」式的回應,就是醫療工作者(通常此時只指醫師)已經過很爽了啊,大家都搶著要做,不爽不要做嘛。

這些分類純粹出於印象,沒有嚴格考據,當然有一定程度的偏頗與誤差,但我似乎很難從印象中找出一些,對醫療工作者不滿情緒的正面回應。在另一方面,假若我們稍微探查近年火紅的醫學人文課程,就會發現從課程目標到內容無一不強調同理、同理、再同理,這樣的同理卻在我們面對醫療工作者的情緒時突然失效。

作為醫療環境中最主要的服務提供者,關照這群人的需求無疑是提升醫療品質的必要條件——並不是指必須對這些需求照單全收,但同理其中不滿的情緒、瞭解情緒背後的發展脈絡,至少能提供開啟更多對話、並找出有效改革路徑的可能。

熱門文章